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安得随君飞鸟去,盘陀相对共安禅。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寂寞之中我掩起柴扉,面对苍茫的暮色,空对夕阳余晖,鹤的巢穴筑在松树遍处,人的来访却稀少得很,绿竹上刚刚泛出新粉,红莲瓣凋落,露出它原来的衣裳,我怎能像鸟儿一样随您飞去?只能在盘陀石上,与您相对而坐,共同参悟禅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寂寞,以及他对自然和禅理的深刻感悟,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只有苍茫的落晖相伴;颔联写鹤巢松树,人迹罕至,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清幽;颈联以绿竹、红莲为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随君飞鸟的向往,以及盘陀共安的禅意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环境的清幽、自然景物的生机以及自己内心的禅意追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尾联“安得随君飞鸟去,盘陀相对共安禅”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仕途不顺,心灰意冷,逐渐转向佛教,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生活中,面对自然美景,内心禅意萌发的产物,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寂寞,以及自己对自然和禅理的感悟,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王维晚年诗歌创作的主题和风格,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和禅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