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采风谣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泮宫夫子能敦约,共采新闻广旧书。
野老村夫齐笑语,共言风俗似唐初。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自幼聪颖好学,家学渊源深厚,早年曾师从黄宗羲,后游历四方,广泛结交文人墨客,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查慎行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同时也不乏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是清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泮宫的夫子能够恪守简约之道,
我们共同采集新闻来扩充旧有的书籍。
田野间的老人和村民都欢声笑语,
都说现在的风俗就像唐朝初年那样淳朴。
释义
“泮宫夫子能敦约”指的是泮宫(古代学校)中的夫子(老师)能够恪守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奢华。“共采新闻广旧书”则表达了诗人与夫子一起采集新的见闻,以此来丰富和扩充旧有的书籍,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野老村夫齐笑语”描绘了乡村中老人和村民的欢声笑语,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欢乐。“共言风俗似唐初”则表达了人们对当前社会风俗的肯定,认为它像唐朝初年那样淳朴、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泮宫夫子共同采集新闻、扩充旧书的场景,以及乡村中老人和村民的欢声笑语,通过对比唐朝初年的风俗,诗人表达了对当前社会风俗的肯定与赞美,诗中充满了对知识的追求、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诗人也通过描绘乡村的和谐与欢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查慎行游历四方、广泛结交文人墨客期间,在游历过程中,诗人可能遇到了泮宫中的夫子,并与其共同探讨了学问和时事,诗人也被乡村的淳朴风俗和和谐氛围所感染,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赞美和热爱之情的诗歌,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也展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当时社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