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父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舟荻花中。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松泽西畔古祠堂,地近韩家辟芷香。
钓坛高树古祠旁,社鼓声声祭赛忙。
云水苍苍,烟雨茫茫,
风波一霎过前冈。
我亦行抛簪笏去,从君春日晒渔蓑。
(注:上述为组合意境,实际“我亦行抛簪笏去,从君春日晒渔蓑”并非直接出自张志和某一首完整的《渔父》词中,而是根据张志和《渔父》系列作品的整体意境与风格,模拟出的符合其风格的句子,用以展现其归隐渔樵、超脱世俗的思想,为便于解析,以下将基于这一模拟情境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志和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他自幼聪颖好学,三岁能读书,六岁能属文,十六岁明经及第,曾一度任左金吾卫录事参军、翰林待诏等职,后因仕途不顺,亲人不幸,志趣不合,遂辞官归隐,泛舟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他的作品以山水田园、隐逸生活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文学与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也打算放下官帽官印,跟随你一起在春日里晒着渔蓑,享受渔翁的乐趣。
释义
“我亦行抛簪笏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决心放弃官职,追求自由与宁静;“从君春日晒渔蓑”则描绘了他向往的渔隐生活,与友人一同在春日阳光下,悠然自得地享受钓鱼的乐趣,穿着渔蓑,与自然和谐共处。
赏析
这句诗体现了张志和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自由的人生态度,通过“抛簪笏”与“晒渔蓑”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官场束缚中解脱出来,投身于自然之中的轻松与愉悦,诗句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又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张志和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面对官场的黑暗与不公,他深感失望与无奈,于是选择辞官归隐,以渔樵生活为乐,这句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渔隐生活的美好,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与超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