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归憩旧烟萝,钟鼎山林竟孰多。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273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司空图

拂衣归憩旧烟萝,钟鼎山林竟孰多。

谩道荣华是身事,须知名位是尘珂。

几回吟句惊新梦,一度临风怅远珂。

还似白云吟未尽,故应飘忽入烟波。

作者简介

司空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晚唐诗人、诗论家,他生于晚唐,历经战乱,对仕途心灰意冷,晚年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以诗酒自娱,司空图的诗歌多抒发山水隐逸之趣,风格清新自然,其诗论《二十四诗品》更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译文

拂去衣上的尘土,回到旧日栖息的烟萝之地休憩,究竟是高官厚禄的钟鼎生活,还是山林隐居的日子更多呢?不要说荣华富贵是人生的追求,要知道名利地位不过是尘世中的羁绊,多少次吟诗惊醒了新梦,多少次临风怅望远方的车马尘土,还像那未吟完的白云诗,我应该飘然离去,归入烟波浩渺之中。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司空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首联通过“拂衣归憩旧烟萝”描绘出诗人归隐山林的形象,同时以“钟鼎山林竟孰多”的设问,引出对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颔联进一步阐述了对名利的看法,认为它们不过是尘世的羁绊,颈联通过“惊新梦”和“怅远珂”两个细节,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沉醉和对世俗的疏离,尾联则以“飘忽入烟波”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无拘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司空图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心境和生活状态,首联的设问,既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巧妙地引出了全诗的主题,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细节和意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诗人的情感更加鲜明和生动,尾联则以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为全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隐逸诗。

创作背景

司空图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早年曾有过仕途经历,但很快就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感到失望,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他逐渐萌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司空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逃避,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司空图那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和人生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