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岂知身世浮,心期同老故山秋。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233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秋思

唐·韦应物

年少岂知身世浮,心期同老故山秋。

白云出岫随舒卷,绿水绕村自去留。

野径花香人迹少,空林鸟语日悠悠。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人生的无常与漂泊,心中只期盼着能与老友一同在故乡的山中度过晚年,白云从山峦间悠然飘出,随意舒展卷曲,清澈的绿水环绕着村庄,自由地流淌,野间小路上花香四溢,却少有人迹,空旷的树林中鸟鸣声声,日光悠长,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月光洒满松林,小径在松风中显得格外幽静。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年少时未能预知人生坎坷的感慨,以及对与老友共守故山秋日的向往,通过描绘白云出岫、绿水绕村、野径花香、空林鸟语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超脱世俗的意境,寄托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语言和深沉含蓄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首联“年少岂知身世浮,心期同老故山秋”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年少无知的悔恨和对故山秋日的向往,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向往之情,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尾联“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则以问句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又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诗人更加怀念故乡的山水和与老友共度的时光,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向往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归隐之愿,诗人寄托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