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遭泷吏嗤韩子,却喜溪神识柳侯。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泷水

唐·刘禹锡

南行逾六旬,始下泷水舟。

虽遭泷吏嗤韩子,却喜溪神识柳侯。

海云收暮雨,江树引寒流。

谁言去京国,迁谪岂淹留。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后迁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等职,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他的诗歌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后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译文

向南行走了六十多天,终于乘上了泷水的船,虽然被泷水的官吏嘲笑像韩愈一样遭遇贬谪,但却高兴能在这溪水边领悟到柳宗元的情怀,海上的云彩收起了傍晚的雨水,江边的树木引领着寒冷的流水,谁说离开了京城,贬谪的日子就不会长久呢?

释义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贬谪途中游览泷水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虽遭贬谪,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能在自然景色中领悟到前人的情怀,展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赏析

首联“南行逾六旬,始下泷水舟”点明了诗人南行的艰辛和到达泷水的喜悦,颔联“虽遭泷吏嗤韩子,却喜溪神识柳侯”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虽被贬谪,但并未因此失去对前人的敬仰和对自己的信心,颈联“海云收暮雨,江树引寒流”以景寓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豁达,尾联“谁言去京国,迁谪岂淹留”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贬谪生活的坦然接受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首诗就是他在贬谪途中游览泷水时所作,在贬谪的日子里,刘禹锡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更加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通过游览山水、吟咏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虽遭贬谪,但并未失去对前人的敬仰和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