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冠清朝玉笋班,忽乘归兴拂衣闲。出自哪首诗?

生辉163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隐

清·王闿运

早冠清朝玉笋班,忽乘归兴拂衣闲。

江湖渺渺人何处,风雨萧萧夜未还。

旧友已随流水去,新愁空对落花叹。

何时重得山林趣,月满松风径自寒。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闿运(1833年—1916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王闿运,字壬秋,又字壬父、湘绮,号湘绮楼主人,湖南湘潭人,晚清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学、史学、文学、文字学、地理学等,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和诗文大家,王闿运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了大量人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译文

早年我在清朝的官场中名列前茅,如同玉笋般出众,但突然间我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便毅然辞官,拂衣而去,过上了闲适的生活,江湖广阔,友人不知身在何处,风雨交加,夜晚我仍未归家,旧日的友人已如流水般逝去,面对落花,我只得空自叹息新添的愁绪,不知何时才能重新获得山林间的乐趣,那时月光洒满松林,寒风在松间吹拂。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早年官场生活的回忆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早冠清朝玉笋班”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中的显赫地位,次句“忽乘归兴拂衣闲”则表达了诗人突然产生的归隐念头和辞官后的闲适生活,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江湖渺渺、风雨萧萧、旧友离去、新愁空叹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早年官场生活和归隐生活的不同,展现了自己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诗中“玉笋班”的比喻形象生动,突出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出类拔萃;而“拂衣闲”则表现了诗人辞官后的洒脱和自在,后两句的意象描绘则更加细腻地表现了诗人归隐后的心境和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闿运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王闿运早年曾在清朝官场中任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官场的腐败和束缚感到厌倦,产生了归隐的念头,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这也可能促使诗人产生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一种思考和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