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鹰眼捷翅头健,下鞲风发无虚搦。的解释

风云13个月前

诗词原文

放鹰

唐·白居易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亦窘。

驱驰未及远,双雀忽相趁。

饥鹰眼捷翅头健,下鞲风发无虚搦。

归来礌嵬戴俎豆,快饮百瓮行春醪。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十月时分,鹰被放出笼中,此时草木枯黄,野鸡也陷入了困境,鹰被驱驰着还未飞远,就忽然发现了两只雀鸟并紧追不舍,饥饿的鹰眼神敏锐,翅膀强健有力,从臂上架起后如风一般迅速出击,从不落空,归来后,鹰被恭敬地放在祭祀用的器具旁,人们畅快地饮用着上百瓮春酒来庆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十月时节放鹰捕猎的场景,诗中通过“饥鹰眼捷翅头健”等句,生动地刻画了鹰的敏锐和强健,以及捕猎时的迅猛和准确,也通过“归来礌嵬戴俎豆,快饮百瓮行春醪”等句,展现了人们庆祝捕猎成功的喜悦和豪情。

赏析

这首诗以放鹰捕猎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鹰的勇猛和人们的喜悦,诗中“饥鹰眼捷翅头健”一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刻画了鹰的饥饿状态和其敏锐的眼神、强健的翅膀,为接下来的捕猎场景做了铺垫,而“下鞲风发无虚搦”一句,则进一步突出了鹰的迅猛和准确,使其形象更加鲜明,诗中还通过人们的庆祝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故,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放鹰捕猎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也可能寄托了他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和态度,即无论生活如何变迁,都要保持一颗勇敢、敏锐和热爱生活的心。

这首诗不仅具有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还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