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敬贤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昔慕先贤形藻绘,本同来哲作箴规。
清风万古高山在,浊世几人明月知。
道重自能传后世,身闲赢得似当时。
何须更问归田日,已见功名不属私。
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鬼才”,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诗人,他是“永嘉四灵”之一,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徐玑(号灵渊)齐名,以清新淡远的诗风闻名于世,赵师秀的诗多写山水田园、日常生活,善于捕捉瞬间的感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译文
从前我仰慕先贤们的风采,如同画卷般绚丽多姿,
本质上我也是为了效仿前人的智慧,制定箴言和规劝。
清风万古长存,如同高山屹立不倒,
但在浑浊的世间,又有几人能像明月般皎洁明亮,理解我的志向呢?
道义深重,自然能够流传后世,
身体闲适,反而赢得了与先贤相似的境界。
何必再去询问何时归隐田园,
我已经明白,真正的功名并不属于个人私欲。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追求高尚品德和清高境界的志向,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效仿之意;颔联通过对比清风明月与浊世,突出了诗人的高洁品质;颈联则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以及闲适生活的可贵;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功名不在于个人的得失,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赏析
这首诗以“敬贤”为主题,通过描绘先贤的风采和诗人的自我追求,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坚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清风与浊世、高山与明月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态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赵师秀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师秀深感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因此他更加向往先贤们的高尚品德和清高境界,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和对自身品德的追求与坚守,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