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雨中植柳
唐·李商隐
我是至和亲植者,雨中相见似潸然。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您的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译文:
我是那亲自栽种柳树的人,如今在雨中与它相见,仿佛看到了它潸然泪下的模样,柳条已经被折尽,花儿也已经落尽,我试问那过往的行人,你是否知道何时能够归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亲自栽种的柳树在雨中的相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行人的思念,柳条折尽、花飞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借问行人归不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柳树为线索,通过描绘柳树在雨中的形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首句“我是至和亲植者”直接点明了诗人与柳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次句“雨中相见似潸然”则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柳树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其显得更加生动和感人,后两句“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诗人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朋好友,在一次雨中漫步时,他偶然看到了自己年轻时亲手栽种的柳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怀念之情,他挥笔写下了这首《雨中植柳》,以表达自己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行人的思念,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它却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李商隐诗歌的特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