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偷学伤春绪,榆荚争飞买笑钱。的释义

风云8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杂感

唐·李商隐

柳丝偷学伤春绪,榆荚争飞买笑钱。

细雨轻寒灯影瘦,落花无语月痕圆。

闲愁几许凭阑久,清梦无痕到枕边。

独坐空庭人不寐,一帘幽梦锁婵娟。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之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柳丝似乎偷偷学会了春天的哀愁情绪,榆荚则竞相飞舞,仿佛是在争抢着换取欢笑的钱财,细雨绵绵,带着轻微的寒意,灯影显得格外消瘦;落花默默无语,而月痕却圆满如镜,我凭栏已久,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闲愁;清梦无痕,悄然来到我的枕边,独自坐在空旷的庭院中,我难以入眠,一帘幽梦将美丽的月色紧紧锁住。

释义

首联以“柳丝偷学伤春绪,榆荚争飞买笑钱”起兴,通过柳丝和榆荚的拟人化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感伤和对世俗欢笑的无奈,颔联“细雨轻寒灯影瘦,落花无语月痕圆”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夜的凄清与寂寞,颈联“闲愁几许凭阑久,清梦无痕到枕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梦境的向往,尾联“独坐空庭人不寐,一帘幽梦锁婵娟”则点明了诗人独坐空庭、难以入眠的孤独心境,以及月光下幽梦的美好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感伤、对世俗欢笑的无奈以及对内心愁绪的抒发,诗中“柳丝偷学伤春绪,榆荚争飞买笑钱”两句尤为精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细雨、灯影、落花、月痕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这样一个春日的夜晚,他独自坐在空庭中,望着细雨绵绵、灯影消瘦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愁绪,他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伤与哀愁的诗歌,以表达自己对春天流逝的感伤、对世俗欢笑的无奈以及对内心愁绪的抒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