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赏牡丹
宋·范成大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白雪塔前春,红云寺边暮。
栽培费心力,壅土与浇注。
紫陌与朱门,家家自为主。
有如市廛贾,亦或争低昂。
料得东君私此老,且留西子久当筵。
年年长占断春光,秾李夭桃空断魂。
作者及朝代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官员,生于公元1126年,卒于1193年,江苏吴县人(今江苏苏州),范成大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
作者简介
范成大自幼聪颖,早年便以诗文闻名,他一生仕途较为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作品以田园诗最为著名,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他还著有《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地方志和笔记,对后世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译文
牡丹的贵贱没有固定的标准,只看赏花人的眼光和喜好,白雪塔前的春色,红云寺边的暮色,都是牡丹盛开的时节,栽培牡丹需要花费很多心力和精力,培土、浇水、施肥,无一不精心照料,在繁华的街道和高贵的府邸中,家家户户都以拥有自己的牡丹为骄傲,就像市场上的商贩一样,人们也会为牡丹的优劣而争论不休,但我想,大概是春神(东君)偏爱这位老者吧,所以让美丽的西施(比喻牡丹)久久地留在宴席上供人欣赏,每年春天,牡丹都独占春光,让其他花卉如桃李等都黯然失色。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的栽培、观赏和比较,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诗中“料得东君私此老,且留西子久当筵”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神(东君)和西施(比喻牡丹)联系起来,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的美丽和珍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牡丹的推崇和喜爱。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娇美与珍贵,诗人通过对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牡丹的特性和人们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美感,特别是“料得东君私此老,且留西子久当筵”一句,更是将牡丹的美丽和珍贵推向了极致,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在欣赏牡丹或参与牡丹的观赏活动,在南宋时期,牡丹作为一种珍贵的花卉,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范成大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和生活的诗人,对牡丹的美丽和珍贵自然有着深刻的感受,他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牡丹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牡丹的推崇和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