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晚春花
唐·李中
从来三月赏芳妍,开晚今逢首夏天。
紫陌千红随水去,绿杨万缕拂烟眠。
晴光渐暖花争发,雨气初收燕欲翩。
莫道春光无限好,须知夏景亦如仙。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中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虽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生活有着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善于从日常景物中提炼出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三月赏花,而今年花开得较晚,竟在初夏时节才首次遇见。
紫色的道路上,千朵红花随着流水远去,绿色的杨柳万缕枝条轻拂着烟雾,仿佛在沉睡。
晴朗的阳光逐渐变暖,花儿争相开放,雨后的气息刚刚散去,燕子欲展翅翩跹。
不要说春天的风光无限好,要知道夏天的景色也同样如仙境一般美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晚春初夏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中“从来三月赏芳妍,开晚今逢首夏天”一句,点明了今年花开较晚,与往常不同,引出了下文对晚春初夏景色的描绘,后几句则通过紫陌千红、绿杨万缕、晴光渐暖、雨气初收等意象,展现了初夏时节的生机与活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春初夏的自然景色,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比往年三月赏花与今年初夏才见花开,突出了今年花开的特殊性,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初夏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至五代时期的一个初夏时节,当时,诗人或许正漫步于乡间小道,被眼前的晚春初夏景色所吸引,心中涌起一股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热爱之情,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情感化作了一首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虽然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中写过此诗,但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