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忧民仰天祝,愿曙氛霾看晴旭。的解释

小星33个月前

诗词原文

祈晴

宋·曾几

云合天如夜,风高气似秋。

麦黄将割矣,雨细欲收愁。

太守忧民仰天祝,愿曙氛霾看晴旭。

田间父老应相语,新麦已登吾得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郎等职,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诗歌多即事写景,咏物赋情,与陆游、赵蕃、韩淲并称“江西诗派殿军”。

译文

乌云密布,天色如同黑夜,风势强劲,气候仿佛秋天,麦子已经泛黄,即将收割,但细雨绵绵,让人心生忧愁,太守为百姓的收成担忧,仰天祈祷,希望清晨的阴霾散去,能看到晴朗的阳光,田间的父老应该会相互传话,说新麦子已经成熟,我们可以安心休息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太守在阴雨连绵的天气下,为即将收割的麦子担忧,进而仰天祈祷,希望天气转晴,以保障百姓的收成,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太守忧民之心,以及百姓对丰收的期盼。

赏析

曾几的这首诗以祈晴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太守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首联“云合天如夜,风高气似秋”以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为后文的忧民之情做了铺垫,颔联“麦黄将割矣,雨细欲收愁”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太守对即将收割的麦子的担忧,颈联“太守忧民仰天祝,愿曙氛霾看晴旭”通过太守的祈祷,展现了其忧民之心,也体现了古代官员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尾联“田间父老应相语,新麦已登吾得休”则通过想象田间父老的对话,表达了百姓对丰收的期盼和喜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曾几担任地方官员期间,在古代,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基础,而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曾几作为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面对阴雨连绵的天气,自然会对即将收割的麦子产生担忧,进而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丰收的期盼,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官员忧国忧民的传统美德。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