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萦寒霰不成丝,骤集疏檐还挂瀑。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43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清代:王闿运

几萦寒霰不成丝,骤集疏檐还挂瀑。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鸟鸣林似万家。

想见洞庭波渺处,乱山平野尽飞沙。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闿运(1833年—1916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王闿运,字壬秋,又字壬父、湘绮,号湘绮楼主,湖南湘潭人,晚清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学、史学、文学、文字学、地理学等,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和诗文大家,其诗文风格独特,深受时人推崇。

译文

几片寒冷的冰霰还未能凝结成丝状,就突然聚集在稀疏的屋檐下,仿佛挂起了瀑布,寒冷的冰晶冻结在楼阁上,让人不禁感到寒冷刺骨,光芒闪烁在银白色的世界里,使人眼花缭乱,遗落的虫豸被冻入地下应该已有千尺之深,栖息在树林中的鸟儿在鸣叫,声音仿佛来自万家灯火之处,可以想象,在那洞庭湖波涛浩渺的地方,群山和平野都已经被飞沙所笼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的壮丽与寒冷,首联通过“几萦寒霰不成丝,骤集疏檐还挂瀑”生动描绘了雪花初落时的轻盈与聚集后的壮观,颔联则进一步渲染了雪景的寒冷与美丽,用“冻合玉楼”和“光摇银海”来形容雪景的晶莹剔透和光芒四射,颈联通过“遗蝗入地”和“宿鸟鸣林”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雪景中的生机与活力,尾联则通过想象,将雪景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之间,表现出雪景的壮阔与苍茫。

赏析

这首诗以雪景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冬日雪景的壮丽与寒冷,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雪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幅动人的画卷,诗人还通过雪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闿运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关注有关,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和诗文大家,王闿运对自然景观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敏锐的观察力,在冬日里,他看到雪花纷飞、银装素裹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和赞美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雪景的佳作,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隐喻或象征意义,但具体含义已难以考证。

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