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钧广播知难报,埏埴何尝望一杯。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33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八首·其七

唐·左思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流。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歔欷久。

沉默仰层霄,我意不自得。

阮公见何晚,贾生悼不达。

栖迟虽在朝,荏苒岁将暮。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簪笏者,碌碌何足数。

廉颇且未老,李牧复何辜。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泓湘,右眡溟渤湾。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大钧广播知难报,埏埴何尝望一杯。

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

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名噪一时,造成“洛阳纸贵”的现象。

朝代:西晋

作者简介

左思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其貌不扬,不善言辞,但文采斐然,以辞赋著称,早年曾以妹左棻的才名被召入洛阳,任秘书郎,后因妹亡,辞官归乡,专心著述,其作品以《三都赋》、《咏史八首》最为著名,反映了寒门士人对门阀制度的强烈不满和追求平等、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译文

(针对“大钧广播知难报,埏埴何尝望一杯”两句)

大自然的恩泽广泛播撒,难以完全报答;就像用泥土制成的陶器,又怎能期望得到一杯水的回报呢?

释义

“大钧广播”指大自然的恩泽广泛而深远,如同钧天广乐般无处不在;“知难报”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恩泽难以报答的感慨。“埏埴”指用泥土制成的陶器,“何尝望一杯”则是以陶器自喻,表示自己对于微薄的回报并不奢望。

赏析

这两句诗以自然界的恩泽和陶器的制作比喻人生的际遇和报答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左思以陶器自喻,暗示自己出身寒微,虽受大自然的恩泽,但难以报答,更不敢奢望得到什么回报,这种谦逊和自知的态度,反映了作者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精神,这两句诗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暗示着出身贫寒的人即使再努力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

创作背景

左思生活在西晋时期,这是一个门阀制度森严、社会阶层固化的时代,出身寒微的左思虽然才华横溢,但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用,他通过《咏史八首》这组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追求平等、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在这组诗中,左思以历史人物为镜鉴,反思自己的命运和人生道路,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大钧广播知难报,埏埴何尝望一杯”这两句诗,正是他这种情感和思想的集中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