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十亩足居应慕白,一瓢犹乐直师颜。
晨光静照林泉好,暮色闲观水石间。
不问世间纷扰事,但求心境自安闲。
清风明月长相伴,此去蓬莱亦等闲。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展现白居易风格的闲适生活意境。)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其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拥有十亩田地足以安居,应羡慕我这份淡泊的心境;一瓢清水就能让我快乐,直接效法颜回(孔子弟子,以安贫乐道著称)的品德,晨光静静地照耀着林泉,景色宜人;暮色中我悠闲地观赏着水石间的美景,不去过问世间的纷扰之事,只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清风明月常伴左右,即便是前往蓬莱仙境,对我来说也不过是等闲之事。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满足,首联“十亩足居应慕白,一瓢犹乐直师颜”点明主题,即诗人满足于简朴的生活,以颜回的安贫乐道为榜样,颔联和颈联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美好景象,以及他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尾联则以清风明月为伴,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赏析
此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绘林泉、水石等自然景物,以及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十亩足居”、“一瓢犹乐”等句,既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也展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鲜明特色。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结合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闲适生活是他所向往和追求的,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此诗正是他这种心态的写照,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闲居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