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沙寺古花残雪,过马桥高水饮虹。出自哪首诗?

生辉33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压沙寺

宋·王安石

压沙寺古花残雪,过马桥高水饮虹。

百尺宝幢风外转,千峰玉立雨中雄。

僧闲白日门常掩,客至清泓水自通。

欲问禅机心已悟,不须更说此山中。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是北宋变法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文学上,他也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作品以雄健简练、奇崛峭拔著称。

译文

压沙寺古老而庄严,寺中的花朵上还残留着冬日的雪迹;经过的马桥高耸入云,桥下的流水仿佛能饮下彩虹,高耸的佛塔在风中缓缓转动,雨中的千峰更是显得雄伟壮观,寺庙中的僧人生活闲适,白日里常常掩上门扉;有客人到来时,清澈的水流自然相通,想要询问禅机,心中却已有所领悟,无需再在这山中多说什么。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压沙寺的幽静与庄严,以及周围自然景色的壮美,首联通过“古花残雪”和“水饮虹”的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古老与自然的神奇,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壮丽景色,宝幢高耸、千峰玉立,颈联通过僧人的闲适生活和清水的自然相通,表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和谐,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禅机的领悟,无需多言,心中已有所得。

赏析

这首诗以压沙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幽静与庄严,以及周围自然景色的壮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禅机的领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王安石在北宋时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他的变法主张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和阻挠,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我们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中来到了压沙寺,被这里的幽静与庄严所打动,从而产生了创作这首诗的灵感,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变法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变法事业遭遇挫折时,诗人或许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