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池风景出尘寰,春豫方乘禁坐闲。的释义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西池宴

宋·王安石

西池风景出尘寰,春豫方乘禁坐闲。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林花。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减轻百姓负担,但因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最终变法失败,在文学上,他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

译文

西池的风光超凡脱俗,远离尘嚣,春天里皇帝正乘着闲暇之时来此游乐,当翠辇不再前来,金殿也随之关闭,只有宫中的黄莺衔着上林的花朵飞出宫外,传递着宫中的寂寞与春意。

释义

西池风景出尘寰:西池的风光美丽非凡,超越了人间的寻常景致。

春豫方乘禁坐闲:春天里,皇帝正乘着闲暇之时,在西池游乐。

翠辇不来金殿闭:皇帝的翠辇不再前来,金殿也因此而关闭。

宫莺衔出上林花:宫中的黄莺衔着上林的花朵飞出,象征着宫中的春意与寂寞。

赏析

这首诗以西池为背景,描绘了皇帝春日游乐的场景,但又不失时机地透露出一种寂寞与冷清的氛围,首句“西池风景出尘寰”直接点出西池风光的非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春豫方乘禁坐闲”则通过皇帝游乐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和宫廷的闲适,后两句“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林花”却笔锋一转,通过翠辇不再、金殿关闭以及宫莺衔花的细节描写,巧妙地传达出宫中的寂寞与冷清,这种对比手法使得全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又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他因变法而遭到保守派的排挤和打压,最终被贬出京,在贬谪期间,他可能对宫廷生活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和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池的风光和皇帝游乐的场景,以及宫中的寂寞与冷清,表达了他对宫廷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时局的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的心境变化,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