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土严凝气候偏,腊残池馆愈萧然。出自哪首诗?

风云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冬日杂居·其四

宋·陆游

北土严凝气候偏,腊残池馆愈萧然。

雪霜半岁侵蓬鬓,风月长宵对泬寥。

病后酒肠虽窄甚,愁中诗思却翩然。

亦知造物有新意,故遣幽人得尽年。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北方的土地严寒气候特别,腊月将尽时池馆更加萧条冷落。

雪霜侵袭了我半年的鬓发,长夜中只能对着空旷的天宇和明月。

病后酒量虽然变得很小,但在愁绪中诗思却如翩翩飞舞。

也知道造物主有新意,故意让我这幽居之人得以度过余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方严冬时节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乐观态度和豁达情怀,首联写北方气候严寒,池馆萧条;颔联写雪霜侵袭,长夜寂寥;颈联写病后酒量减小,但愁中诗思却更加活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造物主的感激之情,认为其让自己得以在幽居中度过余年。

赏析

这首诗以冬日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诗中“北土严凝气候偏”一句,既点明了时令和地点,又渲染了一种严寒肃杀的氛围,而“腊残池馆愈萧然”一句,则进一步突出了环境的萧条和冷清,诗人并没有因此消沉沮丧,反而以“病后酒肠虽窄甚,愁中诗思却翩然”两句,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创作热情和乐观态度的精神,尾联则以一种超脱和感激的口吻,总结了全诗的主旨,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在晚年退居家乡时所作,当时,陆游已经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磨难,对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相反,他以更加豁达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既是诗人对北方严冬时节的描绘,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和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那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诗歌创作的才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