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杜荀鹤
日日颠风喧病枕,曾无片云飞虚空。
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
独坐对寒流,渔翁钓晚归。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曾一度客居长安,并曾西游至四川一带,晚年隐居九华山,过着清贫的生活,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风格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作者简介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他的诗作在晚唐时期颇有影响,与同时期的罗隐齐名,并称为“罗杜”,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揭露,也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抒发,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平易近人,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每天狂风呼啸,吹打着病中的枕头,天空中却连一片云彩也没有,显得空荡荡的,因为病痛,我深知夜晚的漫长;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秋天的悲凉感受也更加深刻,我独自坐在这里,面对着寒冷的流水,看着渔翁在傍晚时分钓鱼归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病中的孤独与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首句“日日颠风喧病枕”描绘了病中的艰难与痛苦,次句“曾无片云飞虚空”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天空的空旷与内心的孤寂,后两句则进一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的感受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句“日日颠风喧病枕”以狂风呼啸、病枕难眠的意象,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病中的痛苦与煎熬,次句“曾无片云飞虚空”则以天空的空旷与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后两句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深远的人生哲理层面,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隐居九华山期间,当时他身处逆境,疾病缠身,生活清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遭遇和心境,也体现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人们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荀鹤作为一位晚唐诗人的独特魅力和深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