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延嘉客求新句,欲创幽亭即就龛。出自哪首诗?

生辉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兴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竹影拂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暂延嘉客求新句,欲创幽亭即就龛。

风送秋声来小院,云移树影过东轩。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坐悠然对夕曛。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常寓含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其书法和绘画亦独具风格,尤其是他的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

译文

竹影轻轻拂过石阶,尘埃却未曾被惊动;月光穿透深潭,潭底却未留下痕迹。

暂且邀请贵宾来此,共求新诗佳句;想要建造一座幽静的亭子,随即就在合适的地方设下神龛。

秋风送爽,吹拂着小院;云朵移动,树影随之掠过东边的轩窗。

这其中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我独自悠然地坐着,面对着傍晚的余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雅致,通过竹影、月光、秋风、云树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邀请嘉宾共赏美景,寻求诗意的灵感,并计划建造一座幽亭以寄托情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份宁静生活的珍视与享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孤独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首联通过竹影拂阶、月穿潭底两个细节,生动地刻画出环境的清幽与静谧;颔联则通过“暂延嘉客”与“欲创幽亭”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雅集之乐和对美好环境的追求;颈联以秋风送爽、云移树影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惬意与自在;尾联则以“此中真意谁能解”的设问,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的珍视与享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孤独与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是郑板桥山居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郑板桥山居时期,当时他远离官场,过着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自然美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创作出来的一首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