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跃鱼思孝》
朝代:宋代
作者:李纲
跃鱼灵感思追孝,酌水高怀不戒贪。
古庙松风鸣涧壑,清泠如听伯牙弹。
作者简介: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他为人刚正不阿,为相期间,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就被奸臣所罢,但他多次上疏陈说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病逝于仓前山旌忠寺,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
译文:
鱼儿跳跃仿佛带着灵感,让人追思孝道;斟酌清水时心怀高远,不贪不奢,古老的庙宇旁,松风在山谷间呼啸,那清泠的声音如同聆听伯牙弹奏的琴声。
释义:
“跃鱼灵感思追孝”一句,以鱼儿跳跃为喻,表达了对孝道的追思和敬仰;“酌水高怀不戒贪”则通过斟酌清水的场景,展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不贪不奢的品德,后两句则描绘了古庙松风的美景,以清泠的琴声作比,进一步烘托了前两句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孝道和清廉品德的赞美,前两句通过“跃鱼”和“酌水”两个生动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作者对孝道和清廉的思考,使得整首诗的主题鲜明而深刻,后两句则以古庙松风为背景,用琴声作比,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优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纲的生平经历有关,他一生力主抗金,多次上疏陈说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纳,在仕途不顺、国家危亡之际,他或许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孝道和清廉品德的重要性,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孝道和清廉品德的赞美和追求,诗中的自然景象也可能反映了李纲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