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春时泽未全滂,西祷真祠徯福祥。出自哪首诗?

小星43个月前

诗词原文

祈雨

唐·韦应物

杪春时泽未全滂,西祷真祠徯福祥。

云气半开新霁色,溪流初涨晚来凉。

绿林含晚露,红杏欲生香。

野老欢相语,今年好雨长。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晚年闲居苏州,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晚春时节雨水尚未完全充沛,我向西边的神庙祈祷,期盼着神灵赐予福祉和吉祥,云气半开,露出了雨后初晴的天色,溪流因雨水初涨,傍晚时分带来了一丝凉意,绿树丛中挂着晚露,红杏树上花朵含苞待放,香气袭人,乡野间的老人们相互交谈,都高兴地说,今年这雨下得真好,时间又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诗人因雨水不足而向西边的神庙祈雨,随后雨至,带来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雨水带来的丰收希望的喜悦之情。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祈雨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春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心理变化,首联“杪春时泽未全滂,西祷真祠徯福祥”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期盼和对神灵的敬畏,颔联“云气半开新霁色,溪流初涨晚来凉”通过云气、溪流等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雨后初晴的清新景象,颈联“绿林含晚露,红杏欲生香”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尾联“野老欢相语,今年好雨长”以乡野老人的喜悦之情,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希望的喜悦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晚年闲居苏州期间,当时,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天气的影响,晚春时节,雨水不足,对农业生产构成了威胁,诗人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士大夫,自然对这一问题深感忧虑,他向西边的神庙祈雨,并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雨水带来的丰收希望的期盼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