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塞上寄吴中友人
唐·刘禹锡
边烽遥映玉门关,
雪岭苍茫落日残。
却思塞上经时问,
恰是吴中当日书。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边塞的烽火遥遥地映照着玉门关,
雪岭苍茫,落日余晖显得格外惨淡。
此刻我却思念起在塞上度过的时光,
那正是我在吴中收到你书信的日子。
释义
首句“边烽遥映玉门关”描绘了边塞战争的紧张氛围,玉门关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象征着边疆的遥远与艰难,次句“雪岭苍茫落日残”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与孤寂,雪岭与落日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后两句“却思塞上经时问,恰是吴中当日书”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在塞上度过的时光与在吴中收到友人来信的日子相互映照,形成了时空上的共鸣。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紧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前两句通过“边烽”与“玉门关”、“雪岭”与“落日”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辽阔而苍凉的边塞世界,为后两句的抒情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却思”与“恰是”的巧妙对应,将诗人在塞上的经历与在吴中收到友人来信的情景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又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边塞任职期间所作,当时,他远离家乡与亲友,身处边塞的艰苦环境中,对远方的亲人和友人充满了深深的思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歌的普遍主题,即边塞的艰苦生活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作为一位唐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