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留滞
唐·白居易
莫谓安恬道留滞,是非终有史臣书。
前程漫漫须行稳,世路悠悠莫急趋。
但使此心无挂碍,何愁他日不云途。
青山绿水长相伴,且把闲情寄琴书。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白居易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人民性。
译文
不要说在安宁恬淡的道路上有所停留就是停滞不前,世间的对与错终究会有史臣来记载,前方的路程漫长需要稳步前行,世间的道路曲折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阻碍,又何必担心将来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呢?青山绿水常伴左右,姑且把闲情逸致寄托在琴棋书画之中吧。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看法和态度,诗人认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即使暂时停留也不要气馁,因为历史的评判是公正的,是非曲直终将被后人记载,诗人也告诫自己要保持稳健的步伐,不急于求成,心中无挂碍才能走得更远,诗人以青山绿水为伴,寄情于琴棋书画之中,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莫谓安恬道留滞,是非终有史臣书”一句,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后人的启示,强调了历史的公正性和人生的价值。“前程漫漫须行稳,世路悠悠莫急趋”一句,则体现了诗人稳健、从容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晚年生活中,白居易更加注重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寄情于山水之间,以琴棋书画为伴,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却很好地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白居易思想和情感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