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彻旱苗充岁望,洗开山色与人看。全诗是什么?

梦梦2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雨

宋·曾几

苏公堤上雨如酥,水满陂塘处处蛙。

救彻旱苗充岁望,洗开山色与人看。

天公有意怜芳草,云母无心恋碧潭。

我亦乘时得少休,闲听田父话桑麻。

作者及朝代

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南宋诗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赵蕃、韩淲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存《茶山集》。

译文

在苏公堤上,细雨如酥般落下,池塘和水坝都蓄满了水,处处都能听到青蛙的叫声,这场雨彻底拯救了干旱的禾苗,满足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它还洗净了山峦的颜色,让人们得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上天似乎有意怜爱这些芳草,而云彩则无心地留恋着碧绿的深潭,我也趁着这及时雨得以稍作休息,悠闲地听着农夫们谈论着桑麻之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自然景色的美丽和人们对丰收的喜悦,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对农田的滋润和对山色的洗涤,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题,通过描绘雨后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喜爱和对丰收的期望,首联“苏公堤上雨如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水的柔和与滋润,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颔联“救彻旱苗充岁望,洗开山色与人看”则直接点明了雨水的功效,既拯救了干旱的禾苗,又洗净了山峦的颜色,让人们得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颈联“天公有意怜芳草,云母无心恋碧潭”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雨水的神奇和美丽,尾联“我亦乘时得少休,闲听田父话桑麻”则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丰收的期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雨后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曾几在地方任职期间,当时可能遭遇了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诗人通过描绘雨后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雨水的喜爱和对丰收的期望,诗人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在宋代,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因此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也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