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访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另添句以应题:
须俟安车时访此,践言人始信吾诗。
(注:后两句“须俟安车时访此,践言人始信吾诗”为后人根据题意添加,非贾岛原句,但为解析方便,此处合并呈现。)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隐居山林,与僧侣为友,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刻的感悟,贾岛的诗歌多写山林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诗坛上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
译文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后添句)必须等到坐着安稳的车子再来访问这里,实践了我的诺言,人们才会相信我写的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寻访隐者未遇的情景,展现了隐者超脱尘世、行踪不定的生活状态,前两句直接叙述了寻访的过程和结果,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环境的想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添加的“须俟安车时访此,践言人始信吾诗”两句,则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描绘是真实可信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林隐逸图景,前两句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童子之间的问答场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后两句则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隐者生活环境的神秘和幽静,添加的“须俟安车时访此”一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个人的隐居经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有关,贾岛一生仕途不顺,曾长期隐居山林,与僧侣为友,对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有着深刻的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寻访隐者未遇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环境和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士人阶层对仕途坎坷、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和无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