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写情》,全诗原文如下:
写情
唐·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闲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千里诗来还感旧,不堪斜日凭边楼。
(注:“千里诗来还感旧,不堪斜日凭边楼”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益的《写情》全诗原文如上,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进行扩展解析,并假设其为该诗的一部分或意境延伸,进行创作背景等方面的构想。)
作者简介
李益(约748年-约829年),字君虞,唐代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居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诗作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情调苍凉,感慨深长,善于捕捉形象,开拓意境,富有情韵。
译文
(基于全诗意境及假设的“千里诗来还感旧,不堪斜日凭边楼”两句)
躺在精美的竹席上,思绪如同水波般悠悠荡漾,千里之外的约定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心情去欣赏那美好的夜晚,任凭明月自升自落,西下高楼,闲暇时倚靠在画屏旁,回想起往事,却都是虚幻,只留下空白的相思文字,还记得当年在战场上如飞草般疾驰,如今铁衣已尽,只穿着僧衣度日,远方的诗篇传来,依然能触动心中对旧日的感慨,但那斜阳映照下的边楼,却让人不堪凭栏远眺,满是凄凉与哀愁。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生活的无奈,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特别是“千里诗来还感旧,不堪斜日凭边楼”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其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对边疆生活的回忆,以及在夕阳下的孤独与哀愁。
赏析
李益的这首诗以其深情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全诗以“思”为主线,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到对现实孤独生活的无奈,再到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特别是“千里诗来还感旧,不堪斜日凭边楼”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旧日友情的珍视与怀念,更通过斜阳、边楼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哀愁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创作背景
假设“千里诗来还感旧,不堪斜日凭边楼”这两句为李益在边疆生活期间所作,那么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边疆经历有关,李益曾长期在边疆地区任职,亲身经历了边疆的艰苦生活与战争的残酷,在这段时期,他或许收到了来自远方的诗篇,勾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边疆生活的孤独与哀愁,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仅为一种假设性的创作背景分析,实际创作背景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