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山曾许挹浮邱,踰纪光阴一瞬休。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感怀

清代:李锴

蓬山曾许挹浮邱,踰纪光阴一瞬休。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吾州。

云深路杳难寻觅,水阔天长易去留。

回首前尘如梦影,西风瑟瑟动离愁。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精诗词,李锴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曾在蓬莱仙山许愿要探访浮邱山(传说中的仙山),但转眼间,十多年的光阴就如同白驹过隙,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满头白发,却仍未能如愿归隐山林,这茫茫青山之中,哪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呢?云雾缭绕,道路难寻,我难以找到那片心中的净土;水面宽阔,天空高远,人生的去留似乎也变得容易起来,回首往事,一切都如同梦幻泡影,只有那瑟瑟的西风,还在吹动着我心中的离愁别绪。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蓬山曾许挹浮邱,踰纪光阴一瞬休”通过对比蓬莱仙山与浮邱山的传说,以及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归隐梦想的遗憾,颔联“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吾州”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归隐无门的无奈和对归宿的迷茫,颈联“云深路杳难寻觅,水阔天长易去留”以自然景象为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去留的随意,尾联“回首前尘如梦影,西风瑟瑟动离愁”则总结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归宿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蓬莱仙山、浮邱山、云雾、水面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将时间的流逝与归隐梦想的未能实现进行对比,将人生的无常与去留的随意进行象征,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锴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或许曾有过归隐山林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在游山的过程中,他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过往和未来的归宿问题,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忧虑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也可以看到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