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留别四首·其二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窃惜圣神求治意,未宜轻去老成人。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官礼部主事,后辞官南归,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等。
译文
(此句为节选,整体译文难以完全对应,但可尝试解释该句)
我私下里惋惜皇帝寻求治理国家的诚意,不应该轻易地让有经验的老臣离去。
释义
“窃惜圣神求治意”中的“窃惜”表示私下里惋惜,“圣神”通常指皇帝,“求治意”即寻求治理国家的意愿,整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治国理念的认同和对其未能善用老臣的惋惜。
“未宜轻去老成人”中的“未宜”表示不应该,“轻去”即轻易地离去,“老成人”指有经验的老臣,整句强调了老臣的重要性,认为他们不应该被轻易放弃。
赏析
这句诗体现了龚自珍对国家治理的深刻见解和对人才的珍视,他通过“窃惜”和“未宜”两个词,表达了对皇帝治国理念的认同和对老臣被弃用的不满,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对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
龚自珍的诗歌常常以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著称,这句诗也不例外,他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复杂而深刻的政治观点,展现了其作为思想家的敏锐和作为诗人的才华。
创作背景
这句诗出自龚自珍的《留别四首·其二》,是他在辞官南归前所写,当时,清朝政治腐败,国力衰退,龚自珍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政治改革的思考,这句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皇帝治国理念和人才政策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龚自珍在诗中表达了对老臣的珍视和对皇帝治国理念的认同,同时也暗示了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也反映了他对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敏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