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田
唐·白居易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病多知夜永,
年长觉秋悲。
礼称七十还君事,
岂必如期许退身。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译文
为官的情思和羁旅的愁绪都让我感到凄凉,春天已过半,但心中的感受却如同秋天般萧瑟,山城刚下过一场雨,百花都已凋零,榕树叶落满了庭院,黄莺在枝头胡乱啼叫,因为多病,我知道夜晚的漫长;因为年长,我更加感受到秋天的悲凉,按照礼制,七十岁就该辞官归隐了,但哪里一定要等到这个时候才抽身而退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山城雨后的凄凉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诗人也表达了对年龄和健康的感慨,以及对礼制规定的灵活理解,暗示自己不必拘泥于七十岁才退隐的成规。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山城雨后的景象,既是对现实环境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心境的映射,诗人以“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两句,直接抒发了对年龄和健康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礼称七十还君事,岂必如期许退身”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礼制的灵活理解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回归田园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下降,诗人对生命和时间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晚年时期的心境变化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