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佳辰赖有诗人觉,较得红芳又变衰。
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憔悴亦风流。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佳辰赖有诗人觉,较得红芳又变衰”实际上出自白居易《惜牡丹花》的其中两句,但为便于完整解析,我列出了全诗内容,不过,以下分析将主要围绕您提供的两句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您提供的两句)
佳辰(美好的时光)幸亏有诗人察觉(到牡丹的变化),比较之下,那原本娇艳的红芳(牡丹花)又已经变得衰老了。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易逝的感慨,在美好的时光里,诗人敏锐地察觉到了牡丹花由盛转衰的变化,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花朵的凋零。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惋惜,诗人通过“佳辰赖有诗人觉”一句,强调了诗人对细节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和易逝,而“较得红芳又变衰”则直接描绘了牡丹花由盛转衰的过程,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花朵的脆弱,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观赏牡丹花时所作,唐代时期,牡丹花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备受人们喜爱,白居易在观赏牡丹花时,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花朵的凋零和生命的脆弱,从而引发了深深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感慨和思考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