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唐·李商隐
细民沟壑方援手,别馆莺花任送春。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风前月下谁人醉,水上楼台几处闲。
回首故园芳草绿,何时归去乐田园。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百姓正陷入困境需要援助,而别处的馆舍中莺歌燕舞,春光任其流逝,世事纷繁复杂难以预料,我心中满是春愁,独自愁眠,风前月下,又有谁在沉醉?水上楼台,又有几处空闲?回首望向故乡,那里芳草萋萋,不知何时才能归去,享受田园之乐。
释义
首联“细民沟壑方援手,别馆莺花任送春”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百姓陷入困境,急需援助;另一边则是权贵们在别馆中享受春光,任其流逝,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百姓的同情。
颔联“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春愁的深深忧虑,他感到世事纷繁复杂,难以预料,而自己又无力改变,只能独自承受春愁,愁绪满怀,难以入眠。
颈联“风前月下谁人醉,水上楼台几处闲”进一步描绘了权贵们的生活状态,与百姓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谁人醉”和“几处闲”来暗示权贵们的醉生梦死和悠闲自得,更加凸显了社会的不公。
尾联“回首故园芳草绿,何时归去乐田园”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渴望回到故乡,享受田园之乐,摆脱现实的烦恼和束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诗人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李商隐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深感忧虑和愤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他通过描绘百姓的困境和权贵们的醉生梦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李商隐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