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山作
唐·李涉
久向人间争宠辱,
不与皇家致太平。
争如潇洒山林去,
康宁时节便遗荣。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客居梁园,后游历四方,晚年归隐庐山香炉峰下,他的诗作以七言绝句见长,多抒发归隐之志和人生感慨,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人世间争夺宠辱,
却未曾为皇家带来过真正的太平。
哪里比得上潇洒地归隐山林呢?
在康宁安宁的时光里,我便遗忘了名利荣宠。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久向人间争宠辱”描述了诗人过去在官场中争夺名利、宠辱的经历;次句“不与皇家致太平”则透露出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认为自己并未能为国家带来真正的太平;第三句“争如潇洒山林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末句“康宁时节便遗荣”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归隐生活中获得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在官场中的经历与归隐山林后的生活,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诗中“不与皇家致太平”一句,既是对自己过去仕途的否定,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而“康宁时节便遗荣”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在归隐生活中获得的内心平静与满足,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仕途经历有关,李涉在唐代曾一度涉足官场,但并未获得显赫的政绩或地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仕途波折后,他逐渐对官场生活产生了厌倦之情,转而向往归隐山林的生活,这首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新认识和选择,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阶层对仕途与归隐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