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子虽为万里程,居人坐盈九年食。的释义

春秋213个月前

诗词原文

行路难

唐·韦应物

行子虽为万里程,居人坐盈九年食。

空庭日暮鸟飞还,孤村寂寥人语稀。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明月镜中花。

世事悠悠何足问,且须一尽杯中酒。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滁州刺史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其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韦应物的诗歌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远行的人啊,虽然要踏上万里之遥的旅程;而居家的人,却安逸地享受着九年积累的粮食,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迎来了归巢的鸟儿,孤独的村庄里人声寂寥,言语稀少,春天过去,秋天到来,时光从不等人;就像水中的明月和镜中的花朵,美丽却难以触及,世间的纷扰和变迁又何必去追问呢?不如暂且饮尽杯中的酒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远行者的艰辛与居家者的安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前两句“行子虽为万里程,居人坐盈九年食”直接点题,形成鲜明对比;中间四句描绘了空庭日暮、孤村寂寥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及时行乐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含蓄,诗人通过对比和描绘,将远行者的艰辛与居家者的安逸、人生的孤独与无奈、世事的变幻无常与诗人的淡然态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中的自然景象如“空庭日暮鸟飞还”、“水中明月镜中花”等,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深化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曾有过波折和失意,晚年更是辞官闲居,寄情山水,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远行与居家的对比、人生的孤独与无奈等主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面对社会变迁和人生无常时的复杂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为“行路难”,但实际上它更多地是在探讨人生哲理和世事无常,而非直接描写行路的艰难,在理解这首诗时,需要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和人生经历进行深入分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