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
题目:《边地哀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暮云
原文:
边风瑟瑟哀声长,哀痛轮台置肥美。
铁马金戈征战地,割弃造阳损斗僻。
黄沙白骨无人问,落日孤城万里霜。
戍客思乡情更苦,寒笳吹断泪千行。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中期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边塞诗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多描写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尽管在历史文献中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但他的诗作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译文
边疆的风声瑟瑟作响,带着无尽的哀愁,轮台这片肥沃的土地,却成为了战士们哀痛的源泉,铁马金戈,征战不休,为了国家的利益,不得不割弃造阳,损失了重要的战略要地,黄沙白骨,无人问津,落日映照下的孤城,被万里霜雪所包围,戍边的战士思乡情切,更加痛苦,寒笳吹响,泪水千行。
释义
“哀痛轮台置肥美”:轮台是边疆的重要地区,土地肥沃,但战士们却在这里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和牺牲,因此感到哀痛。
“割弃造阳损斗僻”:造阳是战略要地,但为了大局,不得不割弃,这导致了国家的防御力量受损,战士们也因此感到痛心。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哀痛轮台置肥美”和“割弃造阳损斗僻”两句,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诗中的“黄沙白骨无人问,落日孤城万里霜”等句,以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色彩,营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但边疆地区却经常受到外族的侵扰,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唐朝政府不得不派遣大量的军队驻守边疆,长期的战争给战士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李暮云作为一位边塞诗人,他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因此创作了这首《边地哀歌》,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为边疆战士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