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葱岭陂陀蒲类深,回笑秦并与禹绩。
西极天风吹不断,东归海气望难寻。
山川壮丽多奇景,草木葱茏有异香。
何日乘云凌绝顶,一览天下小苍茫。
题目:望西域
作者:李颀(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以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风格豪放飘逸,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葱岭地势高峻,蒲类海深邃无边,回望中原的秦地和禹治水留下的功绩,不禁哑然失笑,西极的天风似乎永远吹不断,东归的大海气息也难以寻觅,这里的山川壮丽,奇景纷呈,草木葱茏,散发着奇异的香气,何时才能乘云而上,凌绝顶而望,将天下苍茫尽收眼底。
释义
“葱岭陂陀蒲类深”描绘了西域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地势的险峻和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的深邃。“回笑秦并与禹绩”则表达了诗人对中原古代文明成就的回顾与反思,暗含了对西域自然风光的赞叹和对中原历史功绩的某种超越感。“西极天风吹不断,东归海气望难寻”进一步强调了西域与中原的地理隔绝和气候差异。“山川壮丽多奇景,草木葱茏有异香”则是对西域自然风光的直接赞美。“何日乘云凌绝顶,一览天下小苍茫”则表达了诗人对西域风光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西域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西域的向往和对中原历史文化的反思,首句“葱岭陂陀蒲类深”即点明了西域的地理特征,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次句“回笑秦并与禹绩”则巧妙地引入了历史元素,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接下来的两句“西极天风吹不断,东归海气望难寻”进一步强调了西域与中原的地理和文化差异,为全诗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最后两句“山川壮丽多奇景,草木葱茏有异香”和“何日乘云凌绝顶,一览天下小苍茫”则是对西域风光的直接赞美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使全诗在雄浑中不失柔美,在浪漫中不失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辞官归隐之后,他可能对西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中原历史文化的反思和超越,在唐代,边疆地区是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许多诗人都曾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边疆的向往和对边疆风光的赞美,李颀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潮流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