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暮春即事
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衰老欢娱总强为,兴阑萧索不无悲。
作者及朝代
作者:叶采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叶采,字仲圭,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生平事迹多见于地方志及友人笔记中,他学识渊博,尤精《周易》,著有《近思录集解》等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叶采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意,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译文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已无心再去欣赏音乐,病体缠身,连饮酒也不再适宜,衰老之后,无论是欢乐还是娱乐,都不过是勉强为之,当兴致消退,只剩下无尽的萧索与悲伤。
(注:此译文针对题目中给出的关键词句进行翻译,整首诗译文如上所示,包含了关键词句的上下文。)
释义
这两句诗深刻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无奈与悲凉,诗人感叹自己因年老体弱,对往日的欢娱失去了兴趣,即便是勉强参与,也难以找回曾经的快乐,当欢乐的时刻结束,留下的只有深深的孤独与悲伤,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衰老、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
赏析
这两句诗是叶采《暮春即事》中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欢娱与老年时的萧索,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无情,诗人以“衰老欢娱总强为”表达了对生命衰老的无奈接受,而“兴阑萧索不无悲”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凉情绪,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瓦雀行书案、杨花入砚池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叶采创作《暮春即事》时,已步入晚年,身体日渐衰弱,对生命的感悟也愈发深刻,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一个暮春时节,闲坐于书房,面对窗外景色,心中涌起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生命现状的感慨而写成的,通过描绘自己读书、观景的日常,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衰老的深刻思考,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接受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