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未息不可避,寒门安在徒相望。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思

唐·李暮云

夜色沉沉月影微,羲和未息不可避。

寒门安在徒相望,冷露无声湿桂枝。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晚期一位不甚知名的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据零星史料,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仕途不顺,常以诗歌抒发心中愁绪与对世事的感慨,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时代变迁的无奈,风格沉郁,情感真挚。

译文

夜色深沉,月光微弱,太阳神羲和的车驾尚未停歇,黑夜似乎无法避免地延续着,贫寒之家(寒门)何在,只能徒然相望,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凉;清冷的露珠悄无声息地沾湿了桂花的枝条,更添几分寒意与孤寂。

释义

羲和未息不可避:羲和,古代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这里借指太阳或时间的流逝,此句意指时间无情,黑夜(或困境)难以逃避。

寒门安在徒相望:寒门,通常指贫寒之家,也泛指地位低微的人,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对往昔美好或理想生活的怀念,却只能空自遥望,无法实现。

赏析

此诗以夜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影微淡、羲和未息、寒门难寻、冷露湿桂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深沉、孤寂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诗人借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深切怀念,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晚唐诗人特有的忧郁气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许多文人墨客面临着仕途无望、生活困顿的困境,李暮云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其创作深受时代影响,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夜思》一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体现了晚唐诗歌特有的感伤与沉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