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斜阳弄影并高盖,下有戢翼双鸳鸯”,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群玉的《池上双凫》,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池上双凫
唐·李群玉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翻。
叶下穿荷芰,苔深卧鹳鸾。
斜阳弄影并高盖,下有戢翼双鸳鸯。
一啄鱼肠两攘袂,几回惊去欲飞翻。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人,性旷达,好饮酒,工诗歌,善吹笙,喜游历,早年曾隐居在沅州、湘水一带,后游历四方,曾至长安,不遇而返,晚年寓居长沙,生活困顿,他的诗才横溢,但仕途不顺,一生未得显达,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两只凫鸟栖息在绿色的池塘上,早晚共同飞翔翻飞,它们在荷叶下穿梭,与荷花、菱角为伴,又在长满青苔的深处与鹳鸾为邻,夕阳西下时,它们的影子与高大的荷叶相映成趣,而在这荷叶之下,有一对收敛翅膀的鸳鸯,当凫鸟偶尔啄食到鱼肠时,它们会兴奋地挥动翅膀,几次惊得鸳鸯想要飞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池上双凫与鸳鸯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诗中“斜阳弄影并高盖,下有戢翼双鸳鸯”一句,既描绘了夕阳下荷叶与凫鸟、鸳鸯相映成趣的美景,又寓含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上双凫的生活场景,通过凫鸟与鸳鸯的互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夕阳、荷叶、凫鸟、鸳鸯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李群玉一生未得显达,晚年寓居长沙,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有着更深刻的感悟和向往,通过描绘池上双凫与鸳鸯的生活场景,诗人既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也寄托了自己对和谐、宁静生活的渴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斜阳弄影并高盖,下有戢翼双鸳鸯”是这首诗中的名句,但整首诗同样值得品味和赏析,通过全面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意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