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下陂
宋·欧阳修
青山渺渺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六代繁华春去也,几回惆怅忆南朝。
工拙是非无会处,下陂红日若为留。
西风漫漫吹黄叶,独倚危楼看远舟。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深婉清新,承继南唐余风,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译文
青山连绵,江水悠远,秋天的江南草木已经凋零,六代的繁华如同春天般逝去,多少次惆怅地回忆起南朝的往事,对于文章的工巧与拙劣,是非对错我已无心计较,夕阳下的陂塘,我又如何能够挽留?西风漫漫地吹过,黄叶飘落,我独自倚在高楼之上,远望着江面上行驶的船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秋日的景象,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工拙是非无会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即不再过分计较文章的工巧与拙劣,而是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表达,而“下陂红日若为留”则借夕阳下的陂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通过描绘江南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青山渺渺水迢迢”一句,以青山和江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而“秋尽江南草木凋”则点明了季节和地点,为全诗奠定了哀婉的基调,接下来的“六代繁华春去也,几回惆怅忆南朝”两句,则通过回忆南朝的繁华与衰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而“工拙是非无会处,下陂红日若为留”两句,则借文学创作的态度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主题,最后两句“西风漫漫吹黄叶,独倚危楼看远舟”则以景作结,通过描绘西风吹落黄叶和诗人独自倚楼远望的景象,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修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他身处江南,面对秋日的景象和历史的遗迹,不禁心生感慨,他回忆起南朝的繁华与衰落,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他也对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文章的工巧与拙劣、是非对错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感受和表达,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