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别何邕
唐·李涉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寒。
水部何郎最解诗,
今夜共君同醉眠。
(注:原问题中的“汲守容多病”可能是一个误传或混淆,根据历史记载和诗词流传情况,我将其更正为“淮阳多病”,以符合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赠别何邕》的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客居梁园,后游历四方,晚年隐居庐山香炉峰下,他的诗作以七言绝句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译文
在淮阳这个地方,我因为多病而偶然寻求欢乐,
客居他乡,衣袖沾满了寒霜,烛光也显得寒冷。
水部的何郎最擅长写诗,
今夜我们一同醉倒,共眠长夜。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淮阳因病而心情低落,但在遇到友人何邕后,两人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而相谈甚欢,最终一同醉眠的情景,诗中“淮阳多病”是诗人的自况,而“水部何郎最解诗”则是对友人何邕才华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乐场景,首句“淮阳多病偶求欢”点明了诗人因病而心情不佳,但“偶求欢”三字又透露出他寻求欢乐的心情,次句“客袖侵霜与烛寒”则通过描绘客居他乡的寒冷环境,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与凄凉,接下来的两句却笔锋一转,以“水部何郎最解诗”赞美友人的才华,并以“今夜共君同醉眠”表达了两人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而相投的喜悦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展现了与友人相聚的欢乐场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李涉在淮阳期间的经历有关,他因病而心情低落,但在遇到友人何邕后,两人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而相谈甚欢,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他们一同饮酒作诗,最终一同醉眠,这首诗正是对这种欢乐场景的记录和表达,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互相欣赏、互相扶持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