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廷好武臣尚少,郎官十年不见调。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韦应物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策不敢犯,高城已自烹。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

汉廷好武臣尚少,郎官十年不见调。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唯应清夜梦,长与故人违。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汉朝的边疆重镇,秦时的古老长城。

有勇武之士不敢侵犯,高城已然稳固如磐。

我长啸吟咏《梁甫吟》,何时能见到明媚的春光?

你可知:

汉朝朝廷喜好武艺的臣子尚且稀少,郎官十年都未能得到升迁。

白发悲叹花儿凋零,青云之上羡慕鸟儿自由飞翔。

只有在清冷的夜晚梦中,才能与故人重逢,不再分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边疆的稳固与朝廷内部的现状,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汉廷好武臣尚少,郎官十年不见调”两句,直接点出了朝廷对武艺之士的忽视以及官员升迁之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不公与压抑。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边疆的稳固与朝廷内部的沉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通过“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韦应物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官员升迁困难,人民生活困苦,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奈,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忧虑,通过描绘汉朝的历史场景,诗人巧妙地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同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