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知郢人不复歌,古声比今为拙朴。的释义

小星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郢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涉

楚客到中州,

郢人不复歌。

古声比今为拙朴,

谁解听中哀怨多。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客居梁园(今河南商丘),后游历四方,晚年隐居庐山,他的诗作以七言绝句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旅途情怀和人生感慨。

译文

楚地的旅人来到中原大地,

发现郢地的人们已不再传唱旧时的歌谣。

古代的曲调相比今天显得笨拙质朴,

又有谁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深哀怨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楚地旅人在中原发现郢地歌谣失传的现象,表达了对古代文化流失的感慨,诗中“楚客”指来自楚地的旅人,“中州”指中原地区,“郢人”则代指楚地的人民,因为郢曾是楚国的都城。“不复歌”意味着不再传唱旧时的歌谣。“古声比今为拙朴”表达了古代曲调与现代曲调的不同,古代曲调显得更为质朴无华。“谁解听中哀怨多”则抒发了诗人对古代歌谣中深沉哀怨情感的怀念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流失的深深惋惜,通过“楚客”与“郢人”的对比,以及“古声”与“今声”的对比,诗人巧妙地揭示了文化变迁的无奈和哀愁,诗人也通过“谁解听中哀怨多”的设问,表达了对古代歌谣中深沉情感的怀念和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李涉一生游历四方,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了解,在游历过程中,他或许发现了古代歌谣在现代社会中的逐渐失传和遗忘,从而产生了深深的感慨,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人,他也可能对古代文化的流失感到痛心疾首,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唐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但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已无从考证,以上分析仅基于诗歌本身的内容和诗人的生平经历进行推测和解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