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韩愈、孟郊等联句
起座郾城暝,风篁岫云晚。
(韩愈)
暝鸡误晓啼,饥雀冲人啄。
(孟郊)
啄木惊寒栖,鸣枭感秋啸。
(韩愈)
啸歌动寒木,情亲形迹辽。
(孟郊)
……
(后续为其他联句者所作,此处省略)
作者及朝代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作者简介
韩愈:如上所述,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反对骈文浮华不实的文风,他的诗文风格雄健奔放,语言简练明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郊:孟郊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他的诗作以五言古诗见长,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夜幕降临在郾城,竹林间的风声伴随着山峦间的云雾一同降临。
傍晚的鸡误以为天亮而啼叫,饥饿的雀鸟冲向人们啄食。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晚秋时节郾城夜晚的景象,第一句通过“暝”(夜晚)和“风篁岫云”(竹林间的风声与山间的云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第二句则通过“暝鸡误晓啼”(傍晚的鸡误以为天亮而啼叫)和“饥雀冲人啄”(饥饿的雀鸟冲向人们啄食)两个生动的细节,进一步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生物的活动。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晚秋时节郾城夜晚的景象,通过“暝鸡误晓啼”和“饥雀冲人啄”两个细节,诗人巧妙地捕捉到了夜晚的寂静与生物的活动之间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韩愈与孟郊等人在晚秋时节于郾城夜会时所作的联句诗,联句诗是古代文人之间的一种文学游戏,通常由多人共同创作一首诗,每人依次吟咏一句或几句,最后形成一首完整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的文学交流和友谊,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在晚秋时节,他们相聚于郾城,共同创作这首联句诗,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