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漫漫走流沙,近甸稍稍堆乔岳。的释义

小编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行路难

唐·李峤

通衢漫漫走流沙,近甸稍稍堆乔岳。

前程万里路迢迢,行客踟蹰心寂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字巨山,唐代文学家、诗人,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尤善五言律诗和绝句,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宽广的道路漫长无边,仿佛行走在无边的流沙之上;附近的郊野渐渐堆起了高耸的山岳,前方的路程遥远而漫长,行路之人犹豫不决,心中感到无比的寂寥。

释义

通衢漫漫走流沙:形容道路宽广而漫长,行走其上如同在流沙中艰难前行。

近甸稍稍堆乔岳:近处的郊野逐渐堆起了高大的山岳,形容地势起伏变化。

前程万里路迢迢:前方的路程遥远,难以预料。

行客踟蹰心寂寥:行路之人犹豫不决,心中感到孤独和寂寞。

赏析

这首诗以行路难为主题,通过描绘道路漫长、地势起伏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艰难和迷茫的感慨,首句“通衢漫漫走流沙”以流沙比喻道路的艰难,形象地描绘了行路的艰辛;次句“近甸稍稍堆乔岳”则通过地势的变化,暗示了人生道路上的起伏和不确定性,后两句“前程万里路迢迢,行客踟蹰心寂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前程的忧虑和对孤独的感受,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峤仕途不顺或人生遭遇挫折的时期,面对人生的艰难和迷茫,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不确定性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孤独的感受,这种情感在唐代文人中较为普遍,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是对这首古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和创作背景的解析,希望这些分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