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盐浦风沙乱,卷起涛江海上飞。出自哪首诗?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潮》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江面初平云脚低,潮头未至已声齐。

变成盐浦风沙乱,卷起涛江海上飞。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万人争看潮来处,怒气横冲白日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译文

江面刚刚变得平静,云彩的边角也显得低垂,潮水还没到,但声音已经整齐地传来,仿佛盐浦的风沙变得混乱,又像是涛江的海浪被卷起,在空中飞舞,雷鸣般的鼓声在武昌喧嚣,云旗猎猎作响,越过寻阳,成千上万的人争抢着观看潮水涌来的地方,那怒气冲冲的潮水仿佛要横冲直撞,吞没白日的光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首联写江面平静,云脚低垂,为潮水的到来做铺垫,颔联“变成盐浦风沙乱,卷起涛江海上飞”是诗中的精彩之笔,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潮水涌来的壮观景象,仿佛盐浦的风沙被搅乱,又像是涛江的海浪被卷起,在空中飞舞,颈联写潮声如雷,云旗猎猎,进一步渲染了潮水的气势,尾联写万人争看,潮水怒气冲冲,将潮水的壮观与人们的惊叹之情融为一体。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苏轼豪放自如的诗风,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潮水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描绘人们的惊叹之情,进一步突出了潮水的壮观,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创作背景

苏轼在北宋时期曾多次游历江南,对钱塘江潮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次游历江南时,亲眼目睹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所写,通过这首诗,苏轼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美之情,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豪放自如、不拘一格的诗风,以及他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