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薄凝霜不振威,端凌爱日夺光辉。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凝霜夺辉

唐·李商隐

似薄凝霜不振威,端凌爱日夺光辉。

寒烟寂寂迷远道,落叶萧萧映夕晖。

云外孤鸿声渐远,林间瘦马步难归。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寒风伴我悲。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仿佛薄霜凝结,却未能展现出它的威严;它傲然凌驾于温暖的阳光之上,夺走了所有的光辉,寒冷的烟雾静静地笼罩着远方的道路,落叶萧萧而下,映照着傍晚的余晖,云外的孤鸿声音渐渐远去,林间的瘦马步履艰难,难以归家,这样的情景,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愁苦呢?只有那寒冷的北风陪伴着我,共同感受这份悲伤。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首句“似薄凝霜不振威”以薄霜为喻,暗示了某种力量或情感的微弱;次句“端凌爱日夺光辉”则通过对比温暖的阳光被夺去光辉,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后两句通过寒烟、落叶、孤鸿、瘦马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悲伤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富有层次,首联以薄霜与爱日的对比,巧妙地设置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寒烟、落叶、孤鸿、瘦马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悲伤;尾联则以“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寒风伴我悲”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又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悲伤,在一个秋日傍晚,他独自漫步于荒野之中,眼前的景象触动了他的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凝霜夺辉》,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悲伤,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叹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