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沧波北下流,依然清浅可胜舟。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5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太液秋波

唐·杜牧

太液沧波北下流,依然清浅可胜舟。

秋风萧瑟芦花岸,落日苍茫水鸟游。

往事悠悠空自叹,浮生碌碌为谁愁。

君王不念前朝事,犹自垂杨系钓舟。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杜牧虽有多首描写宫廷与自然景色的诗作,但“太液秋波”及此具体诗句并非出自杜牧原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俊爽峭健、明丽隽永著称,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内容多咏史抒怀,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杜牧的文学创作深受后世推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太液池中的碧波向北流淌,依然清澈浅浅,足以承载小舟,秋风在芦花岸边萧瑟吹过,落日余晖下,水鸟在苍茫的水面上自由游弋,往事如烟,只能空自叹息,浮生若梦,究竟在为谁而忧愁,君王已不再念及前朝旧事,只有那垂杨柳还系着钓舟,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哀愁。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太液池的自然景色,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太液池作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而今却只能见到清浅的碧波和萧瑟的秋风,暗示着王朝的衰落和世事的沧桑,诗人通过“秋风萧瑟芦花岸,落日苍茫水鸟游”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叹息。

赏析

此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通过对比“太液沧波”的昔日繁华与今日清浅,以及“君王不念前朝事”的冷漠态度,深刻揭示了历史兴衰的规律和人生无常的哲理,诗中的“秋风萧瑟”、“落日苍茫”等意象,也增添了作品的悲凉色彩,使整首诗更加深沉、感人。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其创作背景为杜牧在晚唐时期,面对国家日益衰落、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无奈,他通过描绘太液池的自然景色,寄托了自己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不念前事、不思进取的批判态度,这种情感在杜牧的其他诗作中也有所体现,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